12:20-33【24-26:中華殉道聖人節日】
若望福音,由「標記之書」(1:19-12:50)和「光榮之書」(13:1-20:31)組成。前者闡明子從父而來,自己的人卻不接受他(1:11);後者述說子回到父那裏,接受他的人遂成為天主的子女(1:12)。本讀經接近卷一的結束,有希臘人願意來「看看」耶穌。耶穌的答覆,顯然是邀請他們更進一步認識他自己(1:39),好成為天父的子女,這在教會時期得以實現(宗17章)。
按若望,「時刻」是指「受光榮」的時候。從前時刻未到(2:4; 7:6,8,30; 8:20),現在時刻屆滿,耶穌必須受光榮。「受光榮」,是指耶穌的苦難、死亡、復活及升天的整個事件;苦難與光榮,二者不能分割(12:23; 13:31; 17:1)。「人子被高舉」,意義與此相仿(3:14; 12:32)。主耶穌的被高舉和受光榮,是對世界的審判,把世界的元首驅走,克勝邪惡及邪惡者。
「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」,是耶穌對自己的聲明。對觀福音也有不少關於種子的比喻,主要描述種子的成長及發展(谷4章);若望強調的,是種子的死亡及埋葬。「誰若事奉我,就該跟隨我」,不僅是一般的倫理教訓,而是一個嚴正聲明:作基督的門徒,必須走基督走過的旅程。愛惜生命,就不會落地而死,自然無法結果,於是與基督帶來的永生擦身而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