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:11-19【常年28】
讀經一(列下:14-17)的標題,標示納阿曼回到天主的人厄里亞那裏承認上主;福音的標題,標示祇有外邦人回到天主的人耶穌前光榮上主。因此,說明了二者的中心思想。其實,讀經一及福音的主角,都是外邦的癩病人。外邦人受猶太人輕視,癩病更被排斥在社會之外,這是雙重的不幸。福音中的癩病人,是個撒瑪黎雅人,原是猶太人的死敵(若4:9)。但十個被治好的病人中,祇有他回來感謝耶穌,這是如何諷刺!救恩的普世性,是路及宗的主軸;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,已說明無遺(10:25-37)。因為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,並得以認識真理(弟前2:4)。
耶穌開始傳教時,在葛法翁的會堂援引依撒意亞有關默西亞的言論,來闡明自己的使命。葛法翁會堂的聽眾拒絕接受他,他就引用納阿曼痊癒的事件,來解說其中的原因(4:14-30)。猶太人之不接受耶穌,和被治癒的九個猶太癩病人的不感恩,有互相呼應的功效。
撒瑪黎雅人獲得的,不比其他九個人多。「你的信德救了你」,信德自然推動對天主的感恩之情。不回來感恩的人,並未失去已獲得的。天主賜恩不求回報,但忘恩仍是人最普遍的失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