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. 天主召叫我們,不是單獨的,而是以弟兄團體的方式,按照福音而生活。要在弟兄画體內度福音生活,是因為這是我們的召叫並獲得成熟的弟兄友愛團體,因為這是我們與天主相遇的獨殊場所。我們的願望,不但是並肩生活在一起,朝向同一目標及彼此協助之下達成目的,並且還要如同主給我們的表樣及命令,在彼此相親相愛中達成目的。我們必須彼此以弟兄相待,顯示彼此的尊敬,並單純地彼此告知我們的需要,給予他人謙卑的服務,避免一切爭論、抱怨、念怒及消極的判斷,總而言之,要在具體行動中相親相愛,不只是用言語,全體弟兄以母親對待其子女的溫柔互愛互助。
13. 這種藉由聖體聖事、合一及愛德的聖事給予意義及培育出來的弟兄友爱生活,必須具備有精神及物質雙方面的分享,在公共的祈禱中找尋天主及耶穌,以及弟兄般的質問及交換意見,個別的參與時的相遇及常生活在一起的生活。在作了適當的反省之後,這種生活的選擇,在經過時間的考驗及在天主及教會前公開地表達,證實這樣生活行動可以讓我們成為永久的弟兄友爱的生活團體。就連為天主國而選擇的獨身生活(參閱:瑪9:12),在以耶穌的許諾及召叫為基礎下,也有助於實現這生活方式。
14. 我們的弟兄團體是一個在同一聖神的推動之下所聚集的團體,雖然弟兄們來自不同的社會及文化背景,但是他們都在努力在他們中間,創造真正友誼的聯繫、尊敬及相互接納。它不只是一個工作團隊,更是一個牧靈的團體。在這友愛團體內,所有的成員都是弟兄,雖有不同點,但是卻有著相等的身分及地位,都是自由的,卻能夠相互負責任。即使這種團體不應具有沉重及瑣碎的組織,但它仍應包括讓弟兄們能合一及具有凝聚力而必需有的,並且藉由弟兄團體的「首長及服務者」來執行的服務,而全體弟兄要服從這些「首長及服務者」。因而,一起找尋使主喜悦者,他們要能彼此接納,為了他人而能自我限制自由,投身參與公共生活的要求及弟兄團體必要的結構和組織,並且度著吾主耶穌基督真正的服從。
15. 弟兄友愛的團體不是一個閉關自己的事實,它應藉著團體的動力走向所有的人,因為這些人,為我們來說,也是基督的顯示。無論是他們來到我們中間,或是我們到他們中間時,我們都必須親地她去愛及接納友人或是仇人。我們甚至要與那些渴望者,一起為方濟會大家庭找尋出一種關係性的新方式。 在瞭解了這個世界是被分區出不同的社會階級,以及意識形態的範疇的這個事實時,我們便要拒絕用這些區分去判斷或是責難人。意識到我們在任何地方為福音作證的責任時,我們在和人們接觸時,便不應放任地去爭吵或是迫人改變信仰,甚至是宗教信仰的性質。我們願意做的只是成為和平的綺造者,没有任何虛飾,但能夠謙恭有禮的、喜樂的、順服任何人,如果需要的話,不會作任何抵抗 (瑪5:39),常確信我們是比我大很多的聖言的僕役。我們必須藉著清澈及温柔的愛,為每個人不可取代的價值作證。
16. 身處在一個受到經濟、社會及政治結構影響的世界,人以精緻的操縱方式,妨礙了真正的自由,面對這種事務的情況及環境的衝突,人或是没有獲得發展,或是被剝削了,而不能如同真正人的條件而生活,小弟兄不能漠不關心。因而,為了正義和愛德的緣故,確實地為了忠誠於我們成為「和平前驅」的召叫,我們被召喚與這些邪惡戰鬥,為被壓迫及壓迫者的自由而工作,向他們宣講福音的悔改和信德。(瑪1:15)
17. 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在我們中間,不是用言語,而是以具體的行動,度真正的弟兄友愛生活,不再只為自己而生活,而向所有我們接觸的人保持開放的態度,我們便將回答了這個因降底了人格及無名的影響而受到威脅,而熱切渴望同居共處的世界的期待。接著,我們與其他的人——無論是否是基督徒——將在人性的成長上,扮演醉母的角色,這個角色不但要成為團結及提升人格的酵母,而且也應成為形成在基督內弟兄友愛的團體生活的酵母。